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高质量发展巡礼】第二临床医学院:精术崇仁弘扬国粹 躬耕树人谱写新篇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9-21 浏览次数:

第二临床医学院实行“院院合一”管理模式。作为贵州省唯一高等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实践基地,拥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是中西医结合高级复合型临床人才培养基地、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专业建设实力增强

第二临床医学院现有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儿科学2个专业。其中,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全国较早开办的中西医结合类专业,1997年设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2006年获批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先后获评省级示范专业、贵州省一流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入选贵州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中医儿科学专业2018年获批并招生。

有本科生2707人、硕士研究生699人、博士研究生76人。学院打造具有中医药专业特色的“党建工作创新化、生涯发展目标化、培养方式专业化、心理教育深入化、文化教育多样化”,以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教学为抓手的“五化五式”思政工作模式,开展“赓续红色基因、弘扬杏林远志、育人育心、心心相映”等品牌活动,通过建立“三位一体”学生培养模式,突出思想引领,增强其文化自信及专业自信。

人才建设成果丰硕

学院现有理论课授课师资346人,硕博占比47.4%,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 37.9%。拥有国医大师2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全国名中医4人,全国人大代表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人,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2个,省管专家6人,省级名中医34人;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1人,全国高等中医药学校优秀青年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辅导员4 人,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学生工作者1人;贵州青年五四奖章1人,贵州青年五四奖章(集体)1项,贵州省名中医及学术经验指导老师3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1人,“千”层次人才23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及培养对象2人,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拔尖人才2人,贵州省“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等,覆盖教学、临床、科研领域。

教学成果亮点突出

学院每年承担10000余学时本专科、研究生理论教学,带教本专科医护实习生、研究生及规培生近千人。近年来,先后获批为全国首批中医住院医师、全科规培基地、全国首批中医全科规培重点专业基地、全国首批中医规培教学门诊试点单位。获贵州省金师1名、金课7门,省级课程思政平台1个,各级教改项目37项,主编、参编教材25部,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4项);教师获国家级专业教学竞赛13项、省部级10项等。近5年,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31项、省级85项,在“挑战杯”“互联网 +”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多项,获国家奖学金21人、省级三好学生35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3人、省级优秀毕业生51人、何成瑶奖学金3人,5个班级获省级先进班集体。

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中医优势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临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有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中医)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5个,中医优势专科6个,重点专科培育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一体化创新服务诊疗模式3个;贵州省重点专科23个,贵州省中医相关专业医疗质控中心9个。获批教育部贵州民族医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10余个省级以上平台,拥有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个、省教育厅创新人才团队1个。

科研能力持续提升

5年,学院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0项,省部级项目106项。发表论文1830篇,其中SCI、EI91篇,核心论文166篇。编写专著205部。获得各级科技奖励2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国家级学会科技奖5项、著作奖2项,省级学会等奖10项。获批专利197项。2022年心内科彭立教授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正刊发表研究论文,实现贵州医学界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质量医学科研论文“零的突破”。


未来,第二临床医学院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力争在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领域形成鲜明优势,成为推动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区大学城栋青南路  邮编:550025
版权所有©贵州中医药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