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现任贵阳中医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今年荣获我国妇女界的最高荣誉“三八红旗手”,她说荣誉是社会给的,机会是学校提供的,她只是万千科研工作者中最普通的一员。
初次见她,只觉纤纤弱质、谈吐温雅。
谈及过往,她眉眼弯弯,低头浅笑。
求学岁月
30岁是她在学术道路上的起点。大学毕业后,周涛回到家乡的县医院工作,日子过得平稳安逸,确缺少了努力的动力。时间久了,当初的理想开始变得模糊,是随遇而安还是转身奋斗,她常常问自己,内心的声音告诉她,远方还有更美丽的风景。于是她开始尝试,前往贵阳某药厂工作,繁忙的工作使他无暇顾及学习, 又是她陷入苦恼。需要生活,必须工作;想要进步,必须学习,如何才能二者兼顾,让理想和现实并肩起跑?机缘巧合下,她得到重回母校工作的机会。贵阳中医学院是她成长成才的地方,这里满是从前的回忆,是她热爱的地方。回到母校,发现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番天地,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给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这对她而言弥足珍贵。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带来的社会变革冲击着周涛的内心,她开始渴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读研到读博,她在求学中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求学使她学会思考,让她发现探索知识奥秘的乐趣。
铭记恩师
周涛求学之路上最大的幸运,在于她遇到了一位良师。她说导师严谨的致学态度,高明远识的境界以及一心奉献于中医药事业的初心在潜移默化中一直影响着她。还是学生的时候,周涛也像其他同学一样,对外面的各种事物充满好奇,不能一心一意刻苦钻研。然而导师忙碌的身影深深留在她记忆中,“当早上听到老师要出差时,我们还想着趁机偷闲放松下,然而,当天晚上老师的办公室灯又亮了,我们又得进入学习状态了。”想起这一段时,她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导师的治学严谨与身体力行,对她产生了受用一生的影响。很多当时培养出的好习惯不知不觉就坚持了这么多年。一天一个往返的出差、每周的课题研讨会,做事雷厉风行,既要保证质量又要讲求速度,她常常一头扎进工作就进入了忘我的状态。手机时刻保持畅通,电脑在身边打开随时随地可以工作,周末、节假日加班等等,这些对周涛来说,都是生活的常态。
潜心科研
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来自茶叶之乡的周涛教授,性格也如茶叶一般沁人心脾,留香润物。十几年的光阴荏苒,她始终坚持在中医药事业的一线,辛勤耕耘于科研的水田,默默奉献于学校的进步,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一年又一年的选育与等待,承载着周涛教授对于中医药产业的满腔热枕。一年又一年的耕耘与付出, 承载着周涛教授作为贵中医人的理想信念。
与贵阳中医学院数十年的情感,母校在周涛教授生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走进实验室,做科研;走进教室,当老师。她将学校当成她的家,与它休戚相关,同它荣辱与共。她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国家科技部环保部项目子课题9项、省(厅)级项目9项;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10部、教材1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含SCI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周涛教授团队用八年光阴以太子参药材为对象,攻坚克难,成功选育出太子参药材新品种“施太1号”,解决了太子参近二十年来无人工新品种更新种植的现状,以及太子参长期以来使用混杂种源、抗性弱、病虫害严重,产量质量不稳定的源头问题,并同步建立了太子参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研制并起草的太子参栽培、加工技术规范和商品规格成为中药行业标准;获发明专利6项,其中的“一种太子参有性繁殖方法”专利技术,在黄平、施秉、镇推广种植太子参上万亩,实现了科技兴农、科技富农,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获得贵州省发明专利优秀奖。
桃李芬芳
周涛在潜心科研的同时,不忘细心教学,她既要求学生努力做科研,又注重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她对学生要求严格,对每个学员的总结报告都会逐字阅读,指导修正,细心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加强学生的科研思维训练,使学生思考问题更严谨、层次更清晰。深受中医环境的熏陶,主张以“和”与学生交流,对于学生课题研究中所存在的错误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解,以学生能接受的形式引导他们到正确的研究方向上。她说思想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端正的人生品格同样重要。考虑到因年龄差距而存在的沟通问题,她学会换位思考,以长者的智慧引导学生,若有不足之处,更是主动弥补。正是因为学术上要求严格,她会体谅学员们做科研的辛苦,但并不会降低科研应有的标准,而是从其他方面给学员提供最大的便利与资源。严格时,她是老师,慈爱时,她是“周妈”,有时她会带学生去家里吃饭,亲自炒上几个小菜,包上几个饺子,师生围坐,让在外读书的学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她在和学生们聊天时,说起年少时的她,不明白为何牛顿会因沉浸于攻破难题而遗忘好友的邀约,不懂得数学家陈景润为何会因为沉浸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而撞到电竖杆上。当时的她,不能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热爱让他们变成了“傻人”,也从未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成为了这些“傻人”中的一员。也许是对知识的追求,也许是对科研的兴趣,不知不觉就在科研和教学一线默默耕耘了很多年。现在的她,已经完全能够理解那些因为沉醉于科研的科学家们为什么会忽略掉身边的小事而被看成是“傻人”,也感谢自己这么多年坚持当一个“傻人”一直推动着她不断前行。